魯鄉裕小米
【散文】噴香的小米飯
金秋十月,一片片沉甸甸、金燦燦的谷穗隨風搖曳,把大地染成金黃,也漫過了記憶的堤岸,兒時噴香的小米飯,歷歷在目,常常縈繞在舌尖喉際。
我的老家在東北農村,上世紀五十年代,小米飯雖然不屬什么美食,但也算得上有營養的“細糧”,頗受人們喜愛。那時候買不到小米,只能靠生產隊種植谷子,分給社員做口糧,自給自足。
“谷雨前后種瓜種豆”。這個季節是谷子的播期。那時種谷子都是采用笨拙的方法,田間管理也很費事。播種時先要由馬拉“懷耙”在壟臺上豁開一條溝,有專人跟著“踩格子”,接著由一人背著“點葫蘆”一下下敲打,谷種便均勻地撒落在踩過的格子里,濾上發好倒細的農家肥,再扶著“拉子”培上一層土,然后用馬拉木磙子把壟臺壓一遍,防風保墑。在春光明媚的田野里,“點葫蘆”有節奏的啪啪聲,磙子滾動的吱扭聲,與人們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,猶如一曲動聽的春播交響樂,在田野上空回蕩。
間谷子苗是很頭疼的活兒。播種十幾天后,谷苗就會破土而出,沐浴著陽光春雨,很快就長到一寸高,隊長便帶領婦女們開始間苗薅草了,谷苗和小草混長在一起,沒有經驗很難區分。留多少苗很有講究,俗話說“谷子間寸如上糞”,意思是說一寸遠留一顆苗恰到好處,留多或留少都會影響產量。蹲著間谷子,干一會兒就渾身是汗,腰酸腿疼,蹲不住就干脆爬著來,鄰居王大嬸好開玩笑:“今個兒回家又得拽貓尾巴上炕了。”“鋤禾日當午,汗滴禾下土”的詩句就是描述大熱天干農活兒的情景。
谷子三鏟三趟后,雨水調和,經過一路瘋長,田野里綠波蕩漾,滿是綠意清香。時至初秋,谷子便進入成熟期,黃澄澄的一望無際,陣陣秋風佛來,低垂的谷穗微笑著向人們鞠躬,一派豐收的景象。
割谷子,正是秋分時節,只見田地里的谷碼子密密麻麻,像一座座小山兒,走至近前,一股股馨香沁人心扉。經數日風吹日曬,谷子降水收縮(防止運回場院捂垛),便運回場院,又像一個個“金字塔”有序排開,是大豐收的象征,也是靚麗的風景。
脫粒后的谷草,是生產隊全年喂馬的好飼料。碼成大草垛,高高的矗立在場院的角落里,“老家賊”和老鼠聚集在這里絮窩越冬,嬉戲覓食。三五成群的孩子們在草垛間藏貓貓、“打鬼子”,無比的開心盡興。轉年開春,草垛旁更是熱鬧,成群的雞鴨鵝在這里伸腰展翅,昂首高歌,悠閑的尋找著可以裹腹的谷粒。我和小伙伴兒們,在谷草垛里玩時,多次撿過雞蛋,每次都是樂顛顛的到供銷社賣錢買好吃的或好玩的。柔軟避風的草垛旁還是癡情男女幽會的好地方。一次,聽幾個大媽神經兮兮的議論著張胖和李小丫草垛的故事,沒幾天就在屯子里傳得沸沸揚揚。
進入冬臘月,農村開始忙活過年,打米磨面,新鮮的小米飯擺上了農家的飯桌。母親拿手的做法是把米掏凈,直接放到大鐵鍋里可湯燜,這樣做原滋原味,蛋白質、維生素的營養不流失,當掀開鍋蓋的一剎那,米飯的濃香味撲鼻而來,吃上一口綿軟又“肉頭”(輕音)。鍋底那厚厚一層黃里透著咖啡色的“飯嘎巴”(鍋巴),咬上一口蹦脆賊香,回味無窮。還有用文火煮成黏糊糊的金黃色小米粥,是婦女坐月子、體弱的人和老年人食物的首要選擇。
現如今,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改變,小米已做成了大產業,各類米業合作社如雨后春筍般涌現,綠色小米暢銷國內外市場,并向深層開發、發展。但無論何時,兒時那噴香的小米飯總是縈繞在我的腦海邊,蕩漾在心田。
- 2025-01-03富硒小米:農民增收的金色希望
在農業發展的征程中,尋找能夠切實提高農民收入的特色農產品至關重要。富硒小米作為一種新興的功能性農產品,正逐漸成為農民增收的有力引擎,為鄉村經濟的繁榮注入新的活力。
- 2024-10-29傳統農耕,現代健康——農家富硒小米
在歷史的長河中,農耕文明作為人類文明的基石,孕育了無數璀璨的文明之光。而在現代社會,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,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,追求綠色、有機、沒污染的生活方式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傳統農耕與現代健康的結合成為了一種趨勢,而農家富硒小米,正是這一趨勢的杰出典范。
- 2024-08-28小米的多樣面食,傳統與創新的碰撞
在中華民族悠久的飲食文化中,小米作為一種古老的糧食作物,不僅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記憶,更在現代飲食的舞臺上展現出其獨特的魅力。尤其是小米在面食領域的多樣應用,更是傳統與創新碰撞的典范。接下來,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小米面食的世界,感受那份跨越時空的美味與驚喜。